侗族织锦
发表日期:2023/12/06

侗锦简介

侗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聚居集中、民族形象鲜明、历史悠久的民族。现有人口约280万,布在今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处于历史上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百越襟喉”“南楚极地”称。侗锦既是民生实用品,同时也是艺术品和民族祭祀品。侗锦织造继承了古代百越民族的纺织技艺,纹饰案与古代百越人印纹陶上的图画纹、图腾崇拜物和纺织机具有沿袭关系。从《后汉书》中关于武陵一带居民“好五色衣”的记载到 《旧唐书》《元和郡县志》《溪蛮从笑》《五溪蛮图志》《黔书》《苗疆闻见录》等古籍均可找到对侗锦的零星汉文记录。

侗锦有四大特征突显于西南民族织锦:一是织纹特别精细;二是图案万古不变,内涵神秘,如同活化石;三是图案形色变化丰富多彩,主纹不变但相互搭配,阴阳互变而特别灵巧;四是民俗应用极广泛。

有关侗锦的起源,因文献缺失,难于考证,从历史资料可以推测蜀锦对西南少数民族纺织的影响肯定存在,清乾隆年间,《黎平县志》有将黎平侗锦称作“诸葛锦”的记载。

 

侗锦的种类

侗锦的产区以湖南通道、贵州黎平、广西三江三个侗族自治县为主。此外,还有相邻的湖南芷江、新晃、靖州,广西融水、龙胜,贵州溶江、丛江等县区。通道的播阳、黄士、牙屯堡、平坦、县溪、地阳坪,三江的程阳寨、独洞寨、古宜镇及丛江的高增等区乡的侗锦织品也名声在外。

一、按织造工艺分

侗锦按织造工艺可分为素锦、彩锦和绣锦三大类。

1.素锦

素锦指白经黑纬、白经色纬的经纬异色提花的双色织锦,为双层经纱开口过色纬的通经通纬起花织物。素锦分为黑白素锦和单色素锦。纹饰正反互变显纹,织纹紧密无间、平整光洁,有特殊的“双面锦”效果。“素”与“彩”相对而言,实际上俗称的素锦亦具备双色花锦的效果,只是通体一色,以红代黑或以蓝代黑。

2.彩锦

彩锦即为三种以上色线显彩的彩色侗锦,包括在纶织素锦织造中夹挑断纬彩丝而成的彩锦品种。彩锦中不带竹笼的纯手工挑经夹色纬品类是侗锦织造中最为精细、耗工费时最多的品类。不带竹笼即无预先程序设置,织纹在脑中,手挑心记,反映在骑片、盖片的织造中。所夹色纬因人而异,色彩配置有很大的自由度和艺术性,俗称“挑织”。

在有竹笼装置的纶织过程中,局部夹彩断纬的彩锦品类,应用广泛,多见于大幅面料应用中。一般较黑白素锦织造多出一倍的时间。

3.绣锦

绣锦工艺主要表现在侗女服饰的织、绣产品拼合组装中。“绣锦”是从手工艺品类上区别于 “织锦” 的称谓。绣指刺绣工艺,织是经纬交织工艺。绣片与织布在民间服饰上拼装缝合的现象甚是普遍。其中刺绣工艺一是自由式曲线形下针造型刺绣工艺,二是以十字针挑花工艺的受布纹格律点严格限制的点阵式,几何纹连续刺绣工艺。 实际拼合中多见于背带的上部“盖片”和中部宽腰㧢带两个部位以及童装、童帽及古装“笙衣”“羽衣”与侗锦织片的拼合组装中。

           按侗锦的应用分

1.织花带

织花带是西南各民族共有的一项织锦手工艺。有彩、素之分,棉、丝之分,长、短和宽、窄之别,多为彩经显纹的经花织物,即色经显彩,纬纱多被经纱包裹,经色线显彩在几何纹形中多见跨纬浮纱现象。

2.背带

侗锦背带是侗女出嫁前,技艺最娴熟时倾其所能着手制作的。母亲会将自制的背带视同婚后儿女的护身符。一般从不出售,也不轻易示人,通道民间有 “丢了背带失了小孩,卖了背带等于死了小孩”之说。

3.被面

侗锦被面多用彩饰。一床被面由三幅1.83m(五尺五寸)长的织锦面料拼缝而成,是姑娘出嫁时最精美的床上用品,还有织锦垫单和枕巾,显得富丽堂皇。

4.头巾

侗锦头巾幅面较窄,织纹在头巾两端,均为通纬通彩挑经过纬而不断色纬。这是因为头巾应用必须正反显纹且平整美观。头巾织造沿用织锦机,只是牵纱经 较窄,头巾两端纹饰均为边花二方连续的带状排列,头巾中部织单色平纹布。当今以通道黄土乡的头巾织造最盛,老少皆能织。

5.童装

侗家姑娘在织彩锦时喜欢织一段一段的小幅彩锦,留作多种不同用途,如面巾、绑腿、背带、童帽、围兜等各种拼片。童装则大多利用被面的剩余材料。

 

侗锦的图案

传承于汉代原始腰织机的纬花织造在侗锦中的图案多为象征性几何纹符号。图案传承至今,纹饰组合相对稳定,图案名称有几十种之多,相当部分的纹饰造型古朴而神秘,内涵深刻且造型独特,是侗族独有的民族形象符号,也是侗族最为突出的文化艺术遗产。

一、意向变形的折直线几何纹

侗锦的图案还大量运用意向变形的折直线几何纹,可分为以下六类,近百种名称。

1.天象地理纹:太阳花、月亮花、星星花、水波纹、八芒纹、山山水水。

2.动物纹:龙纹、龙鳞纹、盘龙纹、游龙纹、游蛇纹、凤鸟纹、鱼纹、鱼骨纹、蜘蛛纹、马纹、蝶纹、鸡肠花、鹰纹、双鹤、狗纹等等。

3.人物纹:拉手纹、战马人纹、多耶纹。

4.植物纹:竹根花、榕树花、葫芦纹、单边杉树纹等等。

5.几何符号纹:井纹、万字纹、云勾、吊勾、八角花、绳纹、三角、锯齿、方格、云纹、雷纹、叶脉、回纹、菱纹十字等等。

6.几何用具纹:磨子花、元宝花、铜鼓花、窗花、铜钱、梳子、花桥、鼓楼、灯笼花、五宝花、九宝花、响板头。

二、意向变形的折直线几何纹

侗锦图案是千年积淀的成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图案称谓中少部分以绣锦工艺命名,也存在因局部地域不同而称谓不同的“同形异名”现象,如人形拉手纹是湖南通道的称谓,贵州则称为“多耶”纹。另有少数称谓随时代风尚而出现“同形改称”现象,如一种八角太阳纹现改称“李子花”,双鹤纹现称“乌夺宝”。但绝大多数纹样创造和定名是历代侗族妇女追求美好的原生图案。

最常见的侗锦原生图案为太阳花、月亮花、星星花、榕树纹、杉树纹、竹根花、葫芦纹、龙纹、龙鳞纹、凤鸟纹、凤尾纹、鱼纹、鱼骨纹、蜘蛛纹、马纹、人形拉手纹、游龙纹、游蛇纹,以及抽象符号纹的八芒纹、万字、八角、井纹、磨子花、元宝花、吊勾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