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2023年6月21日 农历五月初四 星期三
6月21日迎夏至
夏至,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日。
日渐升高的气温,宣告着仲夏时节已经来临。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此时节,蛙声阵阵,蝉鸣声声,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
据载,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陈希龄的《恪遵宪度》里这样解释夏至的“至”,即至极,这一日太阳到达北回归线处,白天一年中最长,正午日影一年中最短。一年中最盛的阳气,也正是从夏至这一日开始逐渐转衰。夏至的这一含义,体现着古人阳极阴生、周而复始、阴阳平衡的自然哲学智慧。对于古人来说,夏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称为“夏节”或“夏至节”。
一候·鹿角解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二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天气
降水量大
夏至,正是盛夏到来的时候,所以在江南地区会多次出现暴雨天气,严重的时候还会有洪涝灾害。
在江淮一带,还会有梅雨天气,空气变得非常潮湿阴冷,容易滋生霉菌、病菌。
在北方地区,也会经常出现降雨,时不时地就有大雨、小雨或雷阵雨。
气温高
夏至节气到来的时候,气温是非常高的。
虽然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也是一年中少有的高温阶段,很容易导致中暑,所以要注意避暑。
日照长
夏至节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日照长。
夏至这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最长的时候,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是昼长夜短。
每天我们接收到的光照都非常多,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秋天。
夏至习俗
求雨止雨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北方多旱,夏至期间流行求雨,祈求风调雨顺。不过,要是雨水过多,人们又利用巫术止雨。如民间剪纸中的扫天婆就是止雨巫术。有些地方把本来是巫术替身的扫晴娘也奉为止雨求晴之神。
吃面吃瓜
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夏至时节也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尝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烈日炎炎,比水更解暑的是冰。唐代张仲素《杂曲歌辞·宫中乐》:“江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可以看出宫廷中食用冰镇果实消暑的情形。